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为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深化垃圾分类“校园行”工作,传播好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我校于2023年3月29日下午有幸邀请思明城市义工协会副会长兼义工讲师团团长、厦门市红十字会讲师、思明区垃分中心宣讲团讲师蔡普南为我校三年级的同学们分享该主题内容。
蔡普南老师从“垃圾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厦门市垃圾分类的方法”及“垃圾分类考一考”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真实数据触人心。蔡老师从“垃圾围城”的现状入手,介绍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他利用详细的调查数据向学生展示每天垃圾产生量,告诉学生垃圾不分类,后果很严重,会侵占土地,污染环境,造成垃圾堆积,危害健康。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一组组真实的调查数据,让孩子们体会到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具体案例动人心。“每天使用塑料袋30亿个”,“疫情期间,全球每分钟约有300万口罩被丢弃,2020年有超15亿废弃口罩沦为野生动物“杀手”,蔡老师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加上电影《塑料海洋》的片段,图文并茂地让学生认识微塑料的危害。看不见并不代表不存在,牙膏、衣服、椅子、洗面奶等等都存在着塑料,那么使用完塑料应该如何处理呢?蔡老师告诉大家,人们现在正在努力地通过分类和终端技术处理的提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是错放的资源,放错了是废品,放对了是资源,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它由废变宝,秘诀就在于——给垃圾分类,分类得当,将实现垃圾增值的最大化。
垃圾分类进人心。让学生认识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蔡老师详细地介绍了垃圾分类的标准以及投放的要求,从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方面入手介绍,他还重点介绍了厦门市对玻璃陶瓷类垃圾的单独收运,进行加工再利用。最后,蔡老师为了检验小朋友们是否掌握了垃圾分类知识,蔡老师还带来了有趣的游戏!看!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听!一句句“我知道!”大家信心满满,胸有成竹,意犹未尽。
随手扔,让我们陷入困境。改变,从此刻开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我做起。本次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达到将教育与生活相融合的目的,在活动中提高了队员们的环保意识,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每位同学都将成为垃圾分类的实践者,成为美好家园的建设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