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 | 名师带动共享智慧,扎根实践提升能力

作者:时间:2023-03-17点击数:

2021年12月28日,我校组织18位来自12所幼儿园的省、市、区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在厦门市第二幼儿园分园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思明区名师集中送教讲学”活动。

本次活动意在通过集中的线下公开课展示活动,检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2.0的线上学习成效,探索国家信息化实验区“基于教育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动态化工具的灵活运用

在语言活动中,欧阳君珊老师《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王静薇老师《猜猜我是谁》、林莉老师《神奇的笔》、李翔老师《老鼠娶新娘》、王妍谊老师的综合活动《变色龙》,将传统绘本故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用文字批注、动画途径设置、白板互动等形式,让绘本“动起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叶淑娟老师的语言活动《量词比一比》、黄福琴老师的数学活动《趣味数数》、李娟娟老师的综合活动《寻找行李箱》充分利用PPT的图片、超链接和涂写功能,循序渐进地展现出活动的条理性,提高了活动的互动性。

线上资源的优化运用

教师通过搜索、下载和整合各种信息,将丰富的线上资源融入教学中。陈燕芬老师在健康活动《打结》中引导幼儿借助iPad,从“小红书”APP中自主观察学习“打结秘笈”;杜珍珍老师在社会活动《一张暖心的外卖单》中也将正向的新闻报道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幼儿;李晓老师的健康活动《爱护眼睛》、王焰和陈艺真老师的同课异构活动《神奇的二维码》、胡鹭娜老师的综合活动《小水坑里的趣事》、王素敏老师的科学活动《好玩的陀螺》中也都引导幼儿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来展示和学习。

可视化视频的巧妙运用

陈碧华老师的音乐活动《快乐的小跳蛙》、陈伟华老师的艺术活动《小手变形记》、陈宝佳和陈云榕老师的同课异构《传话游戏》、刘彩霜和黄惠娟老师的同课异构《超人打怪兽》,都通过对音乐、视频文件的收集、剪辑,呈现出动图、音效、视频资讯的结合,在活动中调动幼儿看、听、说、玩等多种感官整体联动,充分展示了活动融合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情境性、游戏性、趣味性。

经验分享 互动研讨

活动后的教学研讨环节,教师们从名师们的活动构思、活动组织方式、活动环节设计、活动亮点等方面对教学活动进行解析与体悟。大家都认为:名师们熟练运用剪映APP制作动画剪影,让孩子能更直观形象地发现动物特征和手影的关系;充分利用PPT的图片、音频、超链接和涂写功能,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并理解符号以及线索卡所表示的意义;熟练使用希沃白板的现场添画、蒙板技术、旋转动态图等手段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创作思维;将神奇的“二维码”技术辅助幼儿的学习,搭建学习“脚手架”让幼儿自主学习,感受科技创新的力量,萌发好奇爱探究的愿望;引入平板电脑的人机互动,支持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游戏,增添了学习乐趣……课堂学习变得创意无限!

研讨交流 学有所获

本次集中送教讲学活动立足实践,探索了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教育活动和育人方式转变的无限可能,深化了校际之间教师的“软交流”,有力推动了教师们智慧共享,携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