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幼教室精心组织各类线上培训和线上教研活动,引导思明区幼教人用积极的心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幼教室用线上教研的方式共创思明幼教抗疫“阵线”,坚持“防疫促学”两手抓,开启“云阅读,共成长”教研模式,为共生体成员提升业务水平“充电”。
在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幼教室组织下,共生体成员根据不同需求和工作现状,分别自选了《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小故事中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三本书进行解读,组织共生体成员相约微信群,聆听同伴的感悟,碰撞智慧的火花,致力专业发展不延期。
为实现共读研讨的实效性,共生体成员首先进行线上讨论,规划每本书籍的阅读周期、每期共读的内容、日常互动的时间与频次以及互动的方式,最后由组长拟定活动方案,组员们根据不同的章节和议题有条不紊地进行前期准备和学习梳理,分别在2020年3月24日、25日、26日进行正式线上研讨。
学有所思,观有所感,共同体成员采用不同的研讨方式以独特视角解读每一本书。在研读《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中,老师们用线上签到的形式开启研讨活动,聚焦“图式”,结合思维导图、文献综述、文字梳理等形式,分享对于“图式”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案例就“不同的儿童、不同年龄在相同图式支配下产生的不同价值”展开探讨,老师们理论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将读书会推向了高潮。
思维导图分享(节选)


图式内容的讨论

案例讨论及分享

在研读《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一书,共同体成员们用自我介绍的形式暖场,用“好句好段来分享”打开话匣子,在思维碰撞中学习“游戏”的精髓,强化对“游戏”的认识,达成了对“游戏重要性”和“教师是关键”的共识。老师们心灵手巧,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成“独一无二”的书签,将伴随老师们阅读的每个阶段。
思维碰撞 拓宽思路

制作书签 伴随阅读


共同体成员们采用“交流读后感-分享工作中的故事-点评与提升”三步骤来进行研讨。老师们围绕《小故事中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书中“如何学习瑞吉欧富有支持性的、充满温情的记录方式”这一议题,阐述各自的见解,在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拓宽了读书思路,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在分享工作故事的环节,老师们通过“我的树朋友、海底新世界、抽血小故事、表演小剧场、瓶盖书架、长歪的豆苗、玩转足球、两个妈妈和一个宝宝、种草莓、蚂蚁大搜查”等案例,用学习故事、案例、小视频、PPT等形式各抒己见。
交流读后感


分享工作中的故事

共生体线上教研活动还邀请了第一届青年教师共同体优秀学员:科技幼儿园陈秀丽、第十幼儿园陈婷婷和仙岳幼儿园赵云三位老师当“特别顾问”,给予第二届的成员们专业的引领,一针见血指出研讨自己的故事与书里故事的异同,并提供有指向性的思考方向和专业建议。思明区进修学校幼教室教研员参与每一场的线上研讨,共生体项目负责人林卉老师对每一场研讨进行简明扼要的点评和独到的专业点拨,提出“希望老师们能借助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皮亚杰同化和顺应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等理论框架,更有效地观察和指导孩子”的努力方向。同时指出一场有效的教研必须要有问题、有互动、有碰撞、有思考。
点评提升 总结收获


线上战“疫”,充电赋能,专业阅读是一个信息输入与整理的过程,是认知的基础;寻找什么身边的案例并分析,是输出的过程,是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幼教室致力于青年教师成长共生体深度学习和专业成长,在特殊时期,幼教将不断引领教师们用心学习,努力沉淀,用专业理念读懂孩子,提升内在素养,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学习不止,线上教研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