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成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撬动深度学习的项目化学习则成为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中的热点。在“四一”教研文化下,进一步响应2022年厦门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岗位练兵的要求,莲前小学的综合组教师们致力于借助项目式教学在新授、资源提供和评价方面的优势,尝试改进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
2022年6月8日这一天,在吴舒沁老师的主持下,综合组以“项目式学习下小学信息技术真实情景创设的实践探究”为主题,再次展开对项目式学习的研讨活动。
首先是叶雅琼老师为大家献上了一堂精彩的“基于问题创设情境”的教学研讨课《彩色橡皮修细节》。
叶老师以“校园里乱丢垃圾的画面”这一真实情境,引出以“清扫校园”活动为主线的项目学习。叶老师以做中学为指导思想,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置了 “清理篮球场” “清洁教学楼”、 “清扫校前一条街”三个不同层次、梯度任务来开展教学。同时,设置了“学习反思表”,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巩固与内化新知,从而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

整个活动目标明确,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课堂上,叶老师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大胆地互相点评。本课结合校园生活,富有趣味性,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对校园环境的爱护意识。
瞧!在同学们富有创意的设计下,我们学校的校门口变得不一般啦!
李敏雀老师分享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习心得,她讲到“信息技术”课程今后将更名为“信息科技”,将由原来重操作的信息技术变成重科学的信息科技,由原来重知识的信息技术变成重素养的信息科技,由原来重精英的信息技术变成重全体的科学教育。所有学段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 六个方面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在每个学段内容模块下,分别给出了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及教学提示,最后与以往课标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学业质量,关注学生课程阶段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综合组老师们,就着“项目式学习下小学信息技术真实情景创设的实践探究”主题,自由地展开评课活动。
杨秋媚老师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目标,从学生技能的掌握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两个方面对叶老师的课进行评价,她认为叶老师通过“清扫校园”项目开展,引导学生探究操作,学生能够自主性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建构知识体系与能力,能阐述创作想法并评价交流。
曾菁菁老师认为叶老师的课堂存在三个亮点,一是真实情境下,学生兴趣点高;二是有效进行五育融合;三是环节清晰,任务层层推进。她建议教师多关注多元评价以及增加人工智能类的拓展性任务能让这堂课更加出彩。

孙瑞霞老师对叶老师的个人素养表示肯定,她认为叶老师教学语言亲切、课堂节奏把控有条不紊,并且对课堂活动设计巧妙,用贯穿全程的真实情境让孩子们沉浸式地参与其中。她建议叶老师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多一些时间思考、多一些空间展示。
许天赐老师着重对整堂课的任务设置作出了评价,他认为叶老师在任务的设置上颇有心思,带有具体情境的任务让学生参与度高,而分层式的任务让学生思维不断提升。他建议叶老师可以对评价设计予以关注,可借鉴美术学科的评价要点作为标准,让学生更清楚任务目标。
最后,科学信息心理组备课组长林蜜英老师对本次活动作出总结,她认为叶老师的课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得益于对项目化学习的深度研究与实践,合理的情境创设是落实项目化学习的关键。因此,她建议大家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从真实性、复杂性、适生性三个方面去思考项目化学习中的情境创设。
相信,综合组的全体教师一定会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团队研究和个人实践,革新前行,顺势而变,扎扎实实地提高在线教学的质量。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