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煦暖人心欢,行创莲前邀做客。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建设任务, 2022年11月30日上午,由厦门市教育学会、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学会、厦门市思明区莲前小学联合举办的“基于‘行创’文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研究”的 “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展示活动,在我校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厦门市教育学会林佳添会长、厦门市教育局信息处纪华强处长、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庄小荣院长、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林伟庆会长、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炳亮书记、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宇副院长、思明区教育局王晓勇副局长、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叶虹副校长、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吴伟华副书记、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室蔡维真主任、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信息中心庄若泳主任、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信息中心郑雅芬副主任、各学科教研员、思明区莲前街道办事处领导以及我区50余名各校代表出席展示活动。同时,有4000多人参加了我们的线上活动。
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次活动莲前小学校级社团展现着不同的学科魅力。闽南童谣、益智器具、英语童话、国画、线描写生、合唱、小提琴等社团用一诗一词、一笔一画、一歌一曲描绘着多彩的校园生活;武术、啦啦操等社团弘扬中华传统体育魅力,展现莲前人昂扬向上的风姿;益智器具、人工智能、简易机器人等社团“玩中学”“学中思”,让创新思维之花尽情绽放。
教育之路从不安逸,教师要如何在这繁杂的路程中走出纷杂呢?我校青年教师以一段情景剧演绎了莲前小学教师们的成长之路。武术、傣族舞、板书板画等,不仅展现了学科特色,也展现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一首大合唱《星辰大海》带动了现场的气氛,也道出了每一位教师对教育未来的美好向往。
一部以“莲开繁花似锦,前景满园春色”为题的行创文化校园建设专题片,展示莲前小学行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人看到了莲前的成长蜕变。
在校园宣传片后,厦门市思明区莲前小学郑文红校长带来题为《行多元赋能新举措,创教师发展新局面行》的实验项目主题汇报讲座,在汇报中,郑校长提出“行创”文化引领、构建多维平台、聚焦项目研究的方法,从而夯实教师专业发展根基,建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前行。在郑校长的发言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学校在不断实践、融合创新中实现了多维发展,梦想已扬帆起航。
思明区教育局王晓勇局长和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庄小荣院长致辞,高屋建瓴,让我们更加明确的莲前小学的办学思路和前进方向。
为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深化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我校与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联合开展“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思政教育共建活动。
蔡妍瑜老师“邀请孩子们参与《我与“大家”谈读书》的阅读栏目”,在“走进作家的故事”中,让学生归纳梳理,在阅读时聚焦、品读、勾画、批注归纳梳理课文信息。在栏目“选书小锦囊”中,勾连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探究选书经历。在栏目“写作小秘诀”中,结合小练笔,联系自身写作经历,与作者产生共鸣。最后,回扣课题,体会叶文玲悟出的道理。蔡老师展示了教师风采,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成长,一堂精彩的阅读交流会,在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品尝阅读的“长生果”中,完美落幕。
朱小玲老师的精彩讲座《突破与重构:cop让教师教学行为更靠谱》,分别从“cop是何”,“cop为何助力教师”,“cop如何助力教师”,“cop若何”这四个方面,并结合我校青年教师在备课,教研的具体案例中分享心得。cop让教师教学行为更有迹可循,让教学研究从经验主义向科学性的方向不断靠拢,使精准教研成为一种常态,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思明区进修学校教研员蔡维真老师,对这节课给予高度评价。这节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梳理信息,把握课文内容要点,创设了情境《我与“大家”谈读书》的阅读栏目,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所学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融学于境”聚焦情境,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聚焦大单元教学,突破语文新模式,引领教学做示范,对大单元教学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实践。
杨钰蓉老师从扑克牌中的数与形出发,探究蕴含在扑克牌中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同时落实学生数感、运算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培养。平板的辅助有效地收集了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生成的资源,学生之间可相互借鉴学习,极大提高课堂效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产生思维的碰撞。陈思颀老师的讲座《借“电子书包”之力,谱“智慧教育”新篇》分别从“践行”、“融合”、“创新”三个阶段阐述了我校电子书包项目的发展路线,从“协助校”再到“圈主”,我校实现了“智慧教学”的辐射带领作用。信息技术已与各科教学渐趋融合,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引领下,我校将开辟学校现代教育的新天地。 区教师进修校叶虹副校长结合讲座内容点评了这节课。叶副校长指出本节课体现了结构化教学中的单元整体教学,从知识导向落实到素养导向。本节课教学工具多样化,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教学要善于从整体出发,用核心概念贯穿教学的始终。 曾菁菁老师的《轮椅大改造》一课,从聚焦轮椅出行问题,到学生自主编程设计,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轮椅拐弯问题,最后不断调试完成任务挑战。本节课以真实性问题情境为驱动,通过对任务拆解、问题分析、分层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编程思维,最后达成高阶思维的目标。李敏雀老师带来了《AI课程中项目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的讲座,分别从AI初体验、AI初应用、AI初创新三个方面分享了我校在探索人工智能项目化学习中的经验与成果,并结合具体案例提炼出了在AI课程中实现项目式学习的五大创新策略。我校对人工智能的工作开展以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各方的支持与肯定。 思明区进修校信息中心副主任郑雅芬老师结合讲座内容,对曾老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郑老师指出,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实现了项目式倡导的真实性学习,做到了有思考、有探究、有实践,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编程乐趣,在探究中获得成长,同时,把课堂交给学生,在不断地调试测试中较好地达到了德育目的,培养其工匠精神。 杨燕妮老师执教的《小小桥梁工程师》是融科学、艺术、数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STEM课程。项目缘起于莲前小学新旧教学楼之间的距离、环境等影响因素,给师生带来诸多不便之处。学生能够在真实问题情境的驱动下自主生发,借助不同的材料进行实践操作。基于我校文化背景之下,结合我校特色活动搭建适合学校的特色之桥。通过实践调查、方案设计、草图绘制、制作美化等教学环节,并采取小组合形式完成最终的桥梁美化。 林静老师以《跨学科整合 育综合素养》为主题,从学科结构优化、学科之间融合、学科课程结构三个方面对莲前小学跨学科教育实践探索过程进行分享。并结合具体的案例提炼了如何在课程中融入STEM理念,赋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综合实践教研员吴孙勤老师、美术教研员叶永泉老师结合讲座的内容,分别对杨老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吴老师认为这是一节具有很强STEM理念的课堂,是孩子们对所学艺术的实践与思考,引导孩子们在做中学,从关注孩子们作品到关注孩子们学习。叶老师认为通过项目式的学习老师不再是单一学科的老师,给予了教师发展更广大的空间。 张瑶老师的这一课,学生从1、2、3环的动手尝试,再到4环的猜想、验证、推理、概括,建立了汉诺塔的数学模型后自主解决了5环、6环的步数计算。过程中问题聚焦于不同环数“完成操作最少用几步”,并思考“第一环移到哪一柱上”更有利于实现最少步数。整节课以“探究—发现”为教学模式,渗透了化繁为简、递归、倒推等数学思想,实现了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教学愿景。郑子盈老师以《益智启思维,融合提素养》为题,分别从“益智课堂”、“益智教学节”、“益智社团”、“益智学坊”、“益智漂流”、“益智探索”六方面做了关于我校推动益智项目发展的经验分享和交流。我校在益智项目方面扎扎实实做研究,让益智课堂换发了生命的活力,让益智课堂课堂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益智课堂使学生智慧之花绽放。区教师进修学校副书记吴伟华老师对我校在推动益智项目发展所做的工作表示高度的认可,并结合讲座内容点评了张老师这一节课。吴老师提出,这节课教师以汉诺塔器具为载体,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动眼、动手、动耳、动脑、动心,课堂专注度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提升。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教师专业发展有赖各方的共同努力。行多元赋能新举措,创教师发展新局面,一定能让莲前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走得更远,更扎实。
一路走来,一路芬芳;一路山水,几许期待。我们真正期待的,比起成功,我们更在乎的是成长。我们期待未来,更要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