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8日,由厦门市教育学会和思明区教育学会主办,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承办的“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圆满结束,展示了有价值的探索历程,形成了“课堂AI+”教与学模式,让学生探索到更大的世界,触摸到未来。



AI作品展
现场设置了AI展区,分别为:学生人工智能作品展、科技作品展,展区的作品丰富多彩,集体呈现自开展人工智能活动后,孩子们动手设计的作品,引得来宾们的驻足欣赏。



课堂AI+


黄实老师执教六年级《习作例文共享学习》,基于学生习作典型问题,向习作例文“淘宝”,借助网络平台,修改自己习作,分享佳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陈琦琪老师执教二年级《中国美食》,借助有趣复原菜单,巩固生字知识,有声有色的云端资料包,加深对中国美食烹饪方法了解,制作个性化菜单,成为中国美食推广者。


吴莉老师执教四年级《AI在校园安全时》,发现校园里的安全隐患,运用AI思维解决问题,用爱守护美丽校园,更智慧地思考,更智能地生活!


詹鹭娜老师执教四年级《关爱老人,创智慧社区》,借助人工智能思维和技术进行设计制作,解决老年人社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科技发展中,获得更多幸福感、安全感,共创建智慧社区。


叶安妮老师执教四年级《平均数》,借助人工智能的可视化操作,从平均分结果到统计量的含义,理解平均数,探究平均数的变化,人工智能真正助力学生学习。


江冰冰老师执教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借助人工智能可视化特点,帮助学生在探索魔盒、创造魔盒过程中,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人工智能助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李斌老师执教五年级Book10 Module 5 Unit 1 My bag is broken,运用人工智能工具,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李悠悠老师执教五年级Book 10 Module 5 Unit 2 Mine is pink,通过人工智能反馈,及时发现自己的读音错误并进行纠正,采用信息技术直播的方式向其他国家的学生介绍中国的书包,传播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融AI主题分享

彭晶老师的讲座《融AI:让识字与表达入心》,融合人工智能工具于识字、习作教学中,细化操作流程,满足个性学习需求,实现其价值最大化,融AI,让识字和表达入心。

王琳媛老师的讲座《融AI:提升学生的创意物化能力例谈》,紧跟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找准兴趣融合点,抓住物化创新点,运用智能技术点,建立学习评价点,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

郑丽娜老师的讲座《融AI:数学课堂渗透智能思维的研究与实践》,梳理新技术与数学课堂的七个融合点:静止的事物动态化、具体的事物直观化、抽象的事物可视化、创造的事物个性化、数据的收集便捷化、数据的计算快速化、大数据的分析可行化,有力推进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黄维金老师的讲座《融AI:小学英语课堂学习活动的创新研究》,根据语音教学中遇到实际困难,找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融合点。借助口语100平台,结合希沃白板和网络直播间技术,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用能力。
专家点评


海沧区语文教研员席霍斌老师指出,教育要向数字化转型,具体解读“数字能力”“数字素养”内涵,充分肯定两位上课老师能巧妙人工智能,助力语文学习,称赞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都很高。


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电教中心庄若泳主任,综合实践教研员吴孙勤老师,厦门市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型教师张建发老师对两节综合实践课表示高度赞赏,充分肯定两位老师精心设计,课程与AI技术精巧融合,过程精致,很好地体现人工智能助力教学。



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叶虹副校长、李菊明副主任,海沧延奎小学易增加校长认为,两节数学课精彩呈现,精巧架人工智能与数学思维的桥梁,抓住“兴趣点、快捷点、疑惑点、融合点”这四个关键点,探索数学教与学的新模式。

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英语教研员康彩虹老师高度评价两节英语课,符合当前英语教学目标定位,有一定时代性。她期待人工智能融合教学向因材施教方向努力。
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推动课堂教学信息化,
迈入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新媒体、新技术、新课堂
我们将直面改变,拥抱改变!

供稿: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