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音乐玩起来
2021年12月23日上午,思明区各领航校的音乐老师和各片区音乐教研组长齐聚嘉滨小学,共同探讨音乐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有效融合。

人工智能秀一秀


第一节研讨课是嘉滨小学黄小莉老师执教的《悟空小考官》,这是一节与音乐学科融合的人工智能课。以悟空机器人想参与音乐课的愿望作为导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帮悟空完成小考官的心愿。在同学们的设计下,悟空能够进行人脸识别、播放音乐,提问判断是第几章节音乐。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让成果展示更加丰富,在黄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们给悟空添加了不同个性,让它变成亲切和蔼的、技术高超、有温度的小考官。
音乐编创玩一玩



可爱的悟空小考官,被邀请到第二节嘉滨小学高纯老师的研讨课上。在高老师的《森林与小鸟》一课中,学生们合理利用网络空间,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实践。课前通过人人通平台发布四个主题的音频,孩子们熟悉主题、设计动作并上传表演视频;课上通过学生们设计的悟空小考官随机播放主题,检测学生对主题的熟悉程度;借助平板电脑扫码进入问卷星考试功能,进行乐曲结构的听辨,实现现场测试、及时反馈互动检测教学效果;借助西沃白板互动功能,小组探讨将队形设计呈现在白板上进行展示,在集体合作表演中获得审美体验。
融合方法谈一谈
两节研讨课后,高纯老师介绍了教学中音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借助网络空间,实现个性化学习;巧用白板功能,生成学习重点;引入智能机器人,随机测试熟知主题;合理使用平板,检测实践成效。
黄小莉老师对所执教的《悟空音乐小考官》一课进行介绍:本节人工智能课在上学期初次研讨后,进行了深度的反思和重构,以人的思考过程为模板,融汇旧知,为悟空编程实现音乐小考官任务要求。同时,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体验并发现目前技术的不足,思考改进,培养责任担当、团队合作与实践创新精神。
路径探寻议一议
领航校的音乐教师代表提出,现阶段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的融合还在刚起步阶段,总体呈现“服务”多而“融合”少的现状;推进学科融合可以尝试从音乐学科的编创教学点入手与信息技术编程进行结合;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搜集体现学生音乐学习过程性评价数据。多样的建议给予现场教师们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进修学校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郑雅芬老师作为特邀专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首先郑老师对音乐学科敢于尝试将人工智能与音乐教学进行融合的创新精神表示佩服。接着对于本次研讨中老师们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深入引导:学科融合一定是基于提高教学效率的融合;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的老师要多交流、多研讨,老师们才能跳出本学科的围城,才能激发更多融合与创新的灵感;探索确实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需要老师们投入时间精力和激情去学习、去创造。郑老师还介绍了未来思明区的网络教育平台将会为师生们打造信息化、系统化的网络空间,为学科融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最后,区音乐学科教研员郑岚老师总结到:“首先各校所使用的信息技术不尽相同,与其纠结于到底用哪种信息技术,或者生搬硬套不适合本校的技术方式,不如在已经建立的信息化平台上寻找更多有利于学科发展的融合点。其次,教学所追求的融合不只是形式上的融合,而是真正为教学质量服务的、有效率、操作性强的融合。第三,希望音乐老师们多跨学科、跨专业进行综合性学习,多和其它学科老师们交流,迸发出更多的创新活力,设计出有效的融合课程来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本次研讨活动,促进领航学校音乐教师进一步思考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有效融合的途径。教学除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应关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期待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能互融并渐入佳境,助力学生艺术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