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 | 跨学科视域下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时间:2023-03-13点击数:

2022年6月21日下午,国家级信息化教学思明实验区人工智能项目专题研修活动在厦门市滨北小学(仙岳校区)举行。本次活动聚焦新课标,围绕跨学科视域下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建设展开研讨,并特邀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诗求教研员莅临指导。

第一节课是滨北小学吴芳春老师执教的研讨课《狐尾山的智能地图》(第一课时)。吴老师设定了“带爷爷奶奶去狐尾山游玩”的生活情境,通过“选景点”和“选路线”两个子活动,初步了解了智能定位的原理和路线选择背后的学问——数据的读取与运算,充分感受到信息智能处理的魅力,体会和发扬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第二节课是滨北小学张龙老师执教的研讨课《狐尾山的智能地图》(第二课时)。张老师在上节课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小小的舵机,带领学生体验方向编码活动和数字解码导向活动,明确了方向与数字之间的联系,感受了数据与算法,明白了人类语言与机器语言的区别。由此衍生出了在线地图软件强大的导航功能及其功能背后,是我国综合国力,尤其是科技实力的飞速发展与进步。

两节研讨课后,两位老师分别围绕《小学中段跨学科视域下人工智能课程实施策略》做了主题分享。

吴芳春老师介绍了滨北小学正在进行的人工智能课程建设进程,通过开展有趣的跨学科人工智能课程,运用多学科思维与所学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观察自然、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怀。

张龙老师认为,人工智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各类传感器的应用、集成处理芯片对数据进行的深度挖掘、多个智能终端与“云端”的相互联结等等。要提高人工智能这一教学手段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周密计划,在教学安排、设计时主动思考与人工智能相融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让科学教学真正“活”起来。

 

主题分享结束之后,参加此次活动的教师对课的设计和人工智能教学交流了自己的困惑和思考,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了交流互动。

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郑老师提出了思考问题与在场教师一起互动探讨。随着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各学科新课标的出台,“人工智能”成为信息科技六大逻辑主线之一,要求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思明区各中小学作为厦门市人工智能进百校的项目校,如何借此契机,发挥优势,示范引领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探讨的。

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庄老师认为,两位教师发挥了自己的学科和技术优势,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大胆探索了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人工智能学习的新尝试。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诗求教研员对本次研讨活动给予了肯定,两节课为人工智能教学开拓了新思路,很有研讨的价值。

人工智能项目作为思明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五大项目之一,将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工作为引领,以推动教与学改革为目标,探索思明模式,构建特色课堂。

供稿:滨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