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 | “STEM+习作”

作者:时间:2023-03-13点击数:

2022年5月20日,初夏芳菲,如约而至。为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思明实验区探索跨学科(STEM)实践与研究,思明区智慧校园STEM项目滨海小学协作圈成员、陈俊强名师工作室齐聚厦门市滨海小学,开展STEM项目研讨活动。

第一节科学课《拱形的力量》由滨海小学孙娜老师执教,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7种不同高度的拱形的承重能力,借助电子书包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重点启发学生讨论李春在建造赵州桥时综合考虑的因素。最后,赵州桥模型的展示和承重力测试将课推向了高潮。


第二节习作课《假如文物会“说话”》由滨海小学的王筱韵老师执教。在前一节科学课的基础上,王老师通过任务驱动,带领学生化身节目编导,分组创编赵州桥宣传文案,在探究、表达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本课在《拱形的力量》基础上发展学生策划、阅读、表达等能力,充分体现了STEM的教育理念。


研讨环节,首先由孙老师和王老师阐明各自的教学意图,分享在磨课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松柏二小特级教师吴志强老师认为研讨活动具有“应景”“务实”两个特点。“应景”体现在“STEM+习作”学科融合理念符合2022版课程标准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务实”体现落实了联结、生成、迁移三大学习要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蔡维真老师指出:本次的研讨课是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跨学科教学探索,契合新课标的理念。如何进行跨学科习作?蔡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三种融合表达方式,即活动类的记叙文、科普类的说明文、项目式的创意写作,为在场老师指明了方向。


F8C1C

区教师进修学校郑雅芬副主任肯定了此次活动的尝试与探索,指出科学与语文的首次融合开拓了跨学科学习的新思路,希望今后能探索更多的跨学科形式,注重信息技术手段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提炼。


FA42F

最后,滨海小学陈俊强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对STEM项目式学习提出了新期望,在跨学科教学研讨的道路上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就是滨海协作圈的“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