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生】迷你微观察,绚丽丰富的有趣视界——科学大玩家系列活动(四)

作者:时间:2023-03-23点击数: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孩子对于神奇的大自然天生就有探索、发现的欲望,每次去公园、动物园,总化身为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小草是绿色的?为什么蚂蚁要搬家?……面对孩子的各种好奇,融入其中,大自然自会给予答案。

微观世界下的大自然更是充满着神奇而美妙的景象……蚂蚁是巨兽,沙子晶莹剔透,就连小水滴也变成了大海河流。

显微镜施展魔力时昆虫的绒毛能看得一清二楚。

平时我们穿的衣服上,竟然像是一张纤维纵横的大网
就连最常用的纸巾上面,放大后凹凸不平的样子就像是起起伏伏的山脉与

沟壑

在微观世界中,生活中熟悉常见的植物、动物也有了新的面貌

瞧,我们学校六年3班的张家瑞同学将要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神奇的微观世界。

微观世界这么神奇,显微镜的帮忙让我们一探究竟。要如何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呢?不要担心,科学指南会告诉你答案。

除此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甚至变得加轻便,易于携带。

生物学的很多问题只有深入到微观层次才能真正得到理解,显微镜的发展见证了人类认识生物学微观世界的历史。微观世界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更为神秘、丰富、有趣、惊叹的一面,也让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到新的领域与阶段。让我们带着好奇心整装出发,一起揭秘更绚烂好玩的微观知识。


【知识拓展】

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 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纷纷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 17世纪中叶,英国的罗伯特·胡克和荷兰的列文虎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后,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了一个新的研磨与抛光薄透镜的方法,使透镜有完美的曲线,这样单一透镜的放大数就可以达到270倍。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菌,酵母,以及野生水滴中的多彩小生物。

随后英国显微镜之父罗伯特﹒虎克根据自己的设计将列文虎克的显微镜进行了很多改进仿制了一台与列文虎克一样的显微镜,并证实了虎克关于水滴中微小生物体的发现

1830年利斯忒用几个有特定间距的透镜组减小了球面像差,进一步改进了显微镜。

1931年,德国的克诺尔和鲁斯卡,用冷阴极放电电子源和三个电子透镜改装了一台高压示波器,获得了放大十几倍的图象,证实了电子显微镜放大成像的可能性。

1952年,英国工程师Charles Oatley制造出了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显微镜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很多在可见光下看不见的物体——例如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都现出了原形。

【推荐书目】

DK微观世界大百科》

推荐原因:全景扫描,细部聚焦,以微观视角总览世间万物,小到小小的细胞,大到浩瀚的宇宙,自然界、人体、地球、城市与国家、艺术与文化、历史、科学技术、太空七大领域,多角度、全方位覆盖。每个主题下包含若干小标题,以一个大对开页呈现,以图框形式辅以细部介绍,形式新颖,是一部颇具特色的百科图书。